当前位置:首页 > 新闻资讯 > 行业新闻

这里是改变白酒格局的25平方公里

来源: 云酒头条 2021-11-07

11月5日,仁怀市老区建设促进会调研视察仁怀名酒工业园区。从蓉遵高速大坝收费站下高速,沿着五岔河流向直到其淌入赤水河,九暹、汉台、君丰、夜郎古、仁怀酱香酒、国台、李兴发酒业、大唐酒业等一众酱酒企业遍布沿线,这也是此次老促会的主要路线。

五岔河沿线以及大二公路末梢部分,正好构起了仁怀名酒工业园区的主体骨架。作为仁怀市酒企技改、新型工业化、酒旅融合的主阵地,名酒工业园区不仅打开了酱酒增量,更承载着驱动仁怀产业升级的使命,其重要性不言而喻。

因此,仁怀名酒工业园区的价值,将随着时间的推移不断放大。而接纳了园区大部分企业的五岔河,或许将与园区一起,进化为一条重要的黄金酿酒走廊。

园区企业“兜底”工作普遍完成

2010年,仁怀名酒工业园区成立,规划面积25平方公里,规划产能20万千升。

仁怀虽然在历史上有过几次酿酒的高潮期,但真正具有划时代意义的还要数名酒园区的成立,是它拉开了仁怀白酒工业的大发展,从此迈向新的阶段。

据仁怀名酒工业园区原党工委书记、仁怀市领导王洪波介绍,园区建成面积现已达到6.15平方公里,累计完成固定资产投资158亿元。现有入园企业92家,开工建设企业67家,已建成具备投产能力企业48家,可实现酱香白酒产能7万千升,工业总产值50亿元,增加值44亿元,创税10亿元。

目前,园区投产企业只有入园企业的一半左右,而且还会不断有企业进入,产能还有很大的提升空间。园区介绍,2019年投产企业25家,产量达4万千升,工业总产值40亿元;2020年投产企业35家,预计产量4.8万千升,工业总产值48亿元;呈现逐年上升向好趋势。

而跳过这些数字,深入园区企业车间,我们能找到更有力的“证据”,发现园区发展之强劲与后劲。

君丰酒业董事长佘小兵介绍,公司在园区内的车间窖池已经全部整改完毕,部分车间冷却方式也由水冷改成了风冷,“窖底改造后可极大程度避免窖池渗水和便于废水采集,改用风冷则可节约大量工业用水。”

经此次实地调研和园区领导反馈,园区内大部分企业虽然下沙时间有所推迟,但都完成了窖底的整改工作。而这正是仁怀市当前深入推进白酒企业改造工作的最新成果。

可以说,仁怀当前正以壮士断腕的勇气和决心,守牢生态底线,厚植竞争优势,这从仁怀市委、市政府领导多次调研白酒生产企业也可看出。

走进李兴发酒业制酒车间,无论是工具窖泥的堆放,还是晾堂、接酒池,都给人一种干净、整洁之感。更为特别的是,运进车间的高粱包装袋都改用了麻袋,而不是编织袋。

“为什么要安排到李兴发来考察”,遵义市(仁怀市)酒业协会执行副会长兼秘书长吕玉华解释称,就是想让大家看到李兴发规范的车间管理。以前企业大多都是编织袋包装的红粱进车间,工人师傅直接用铲子划开袋子,导致车间内塑料过多,甚至会影响塑化剂含量。而改用麻袋后,工人师傅只用手解开麻袋,就避免了这些问题。

吕玉华谈到,酱酒绝不只是空泛的“12987”,酿好一瓶酱酒一定要精耕细作。酒协成立质量专家管理委员会的初衷,就是要严格要求这些细节,每个环节严格把关。

改变产业格局的25平方公里

规划25平方公里用于酿酒工业,对于拥有平原的省份来说是一件很很容易的事情,但对没有平原支撑的贵州来讲,难度非同一般。因此,仁怀名酒工业园区只有向山要地,发展“酱酒梯田”。

如今,入园的企业多数已经开始投产,项目建设也在有序推进。云酒头条(微信号:云酒头条)此前曾走访过园区,疫情前,园区每天早上和晚上都特别热闹,往来的游客、酒商络绎不绝,“每一两天就要杀一头猪来招待”,喧闹的场面可想而知。

近来,各大酒企配合疫情防控,这样的场面才暂告一段落。而从荒山坡到车水马龙,不过十年的时间。

王洪波表示,下一步,园区党工委、管委会将继续按照“12341”工作思路,即“坚持酒旅融合发展一条主线,突出园区景区化、园区品牌化两个重点,以守牢生态、维稳和安全三条底线,树立政治强区、质量立区、文化兴区和服务助区四种意识,构建世界最大优质酱香白酒生产中心、营销中心、科普推广中心、体验中心和康养中心五大基地,实现世界最大优质酱香白酒生产集聚区这一个目标”,加快推进园区各项建设,助力园区高质量发展。

从政府规划不难看出,仁怀名酒工业园区既打开了仁怀酱酒的增量,同时又提高了产业化水平,在仁怀产业升级中将发挥越来越重要的作用。

一方面,国台酒庄尝试突破地理瓶颈,把传统的“一层式、半边酿酒、半边摊凉”的酿酒车间调整为两层,一层用于酿酒,二层用来摊晾,用地减少一半,产能提升多倍。

另一方面,国台酒庄还创新开启了全面机械化、智能化、数字化的酱酒制造,由其研发的“数字智能品酒系统”入选“贵州省推动大数据与工业深度融合发展工业互联网优秀案例”。

此外,夜郎古酒庄、鼎富酒庄等酒庄也在谋求转型升级,且各具特色,积极探索各自的酒旅融合新模式,工业旅游初见端倪。今年第十三届遵义文化旅游产业发展大会在园区举办,也进一步助推了园区酒旅融合的发展。

从某种意义来说,仁怀名酒工业园区并不只是茅台镇核心产区溢出效应的头号地区,还是仁怀新型工业化的主阵地,是酱酒创新、开拓、提升的母体和基地。因此,这25平方公里,将成为改变仁怀产业格局力量的重要一极。

回望酱酒十年

2011年4月,贵州省领导到仁怀考察,在充分考察茅台集团以及多家仁怀酒企后,召开会议研究支持茅台酒厂做大做强的有关工作。会议提出,将把茅台酒打造成“世界蒸馏酒第一品牌”,把茅台镇打造成“中国国酒之心”,把仁怀市打造成“中国国酒文化之都”,努力实现“未来十年中国白酒看贵州”的发展目标——“一看三打造”战略目标由此而来。

此时的仁怀名酒工业园区,也进入了快车道。据了解,2011年,园区实现君丰等8家企业当年建设、当年投产,掀起工业园区建设的高潮。随后,国台酒庄10000吨技改项目、仁酱3300吨技改项目、汉台6000吨技改项目、李兴发8000吨技改项目等高歌猛进,形成以荣昌坝为核心区、辐射周边乡镇拓展区的白酒产业集群。

正在关键时刻,从2012年下半年白酒行业进入深度调整期,仁怀名酒工业园区发展一度陷入沉寂。

据王洪波回忆,2015年上任园区管委会时,酒企大多处于停产状态,这种状态一直持续到2018年左右。只有国台、夜郎古、大唐等几家企业还在缩量生产,“污水横路、冷冷清清、杂草丛生”。佘小兵为了招商融资,长期奔波在外,“今天在上海,明天可能就在江苏或北京了”。

值此关键时刻,从贵州省到仁怀市各级政府保持战略定力,依然沿着“一看三打造”的战略稳定白酒产业。2013年,仁怀名酒工业园区党工委、管委会成立,是贵州省唯一特批的园区党工委、管委会,作为仁怀市委、政府的派出机构,副县级建制行政单位。同年,1600万立方大沙坝水库开始修建,可满足20万千升的产能。

在产业进入调整期的同时,仁怀市仍不遗余力推进白酒产业发展,组建园区班子,开展修建水库等基建工作,如此才形成了今日园区,乃至仁怀白酒产业欣欣向荣的大好局面。正是因为仁怀在低谷时期的坚守,才换来了今天的酱酒热潮。

仁怀市人大常委会原主任、仁怀市老区建设促进会会长陈连刚认为,从今天的发展面貌,再回头看“一看三打造”战略,会更有体会。“是‘一看三打造’拉开了仁怀白酒工业发展的高潮,为仁怀打开了格局,历届省委领导对仁怀白酒产业高度重视,也是仁怀之福,取得今天的成绩我们倍感欣慰,也要倍加珍惜。”

在仁怀白酒近十年来的发展上,我们可明显看到产业政策的稳定性和持续性,白酒产业发展政策并未因“人去”而“政息”,而是得到了历届政府坚定不移地推行,把之作为一项市策而贯彻落实,正因如此,仁怀白酒才有今日的良好态势。

首页
电话
微信
联系我们
X

截屏,微信识别二维码

微信号:gzsrhsjyxh

(点击微信号复制,关注公众号)

  打开微信

微信号已复制,请打开微信添加咨询详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