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段时间,曹大明除了去工厂车间,指导地方民营酒企技术改造、开展生产,还一个人开着车,到茅台镇及周边的山沟里转转。
曹大明,曾任贵州茅台酒厂股份有限公司总经理助理。退休后,本可好好休息,但他退而不休,几乎每天都去企业、车间。2012年,他被聘为仁怀市酱香白酒发展战略顾问,2018年又被仁怀市政府授予中国酒都.酱香酒匠。
今年上半年,贵州省相关部门在制定仁怀市酒企“四改”技术标准时,把他列为专家组成员,请他把关并修订标准。“因为我懂,还有试验数据。”曹大明说,对改窖底、改接酒池等部分标准,他改得特别细致。“意思很明确,既要保护青山绿水,又要兼顾地方发展、传统工艺”。
“比如俗称‘黄水’的窖底水,最初被认为是废水。但事实上,它是宝贝,要收集起来利用。”他说,这样既避免“黄水”渗漏造成污染,还能用它培养乙酸乙酯菌,以提升酱酒香气。
曹大明在一家企业指导改窖底时,还把一口窖池底部泥土挖出来,让大家仔细闻味道。“黄水”滋养过的泥土,散发出的香气,富含花香、果香。
“茅台酒为什么香?其中就有‘黄水’的功劳。”曹大明开展现场教学,鼓励大家要利用改造后的窖底井、十字槽,将“黄水”全部收集起来,再配合“尾酒”培养菌群。
“四改”启动以来,曹大明平均每周要去2至3家企业。“绝大多数企业,对山更青、水更绿、天更蓝的认知,提升到为子孙后代留福、为长江贡献一河好水的高度。”他说,这比自己做节能降耗试验时的氛围好许多。
节能降耗试验,曹大明连续做了多年。他通过调控供热温度等方式,控制吨酒耗水量,使得每吨酒冷却用水消耗量,平均减少了15吨。按每吨水5元、处理一吨污水需要32元计算,省下了不少钱。
现在,几乎每次从工厂出来,曹大明都会顺着赤水河,寻找两岸可以通车的岔沟,然后进去探寻。“溪水清凉了许多。山上,即便是大冬天,也能看到不少绿色,养眼。”他说,天蓝、水清、山绿,为微生物繁衍提供了更好的环境,也为酿造优质酱香酒培养了“酿造工”。
曹大明认为,在整个酱香酒酿造过程中,微生物才是真正的酿造工。人,只是通过投料等行为,为微生物发酵提供合适的食物、环境。“这就是人与自然构建的共同体模式。”他说。
对正在进行的“四改”,曹大明认为,这既是保护青山绿水,也是中国酱香酒核心产区(仁怀)高质量发展之路,是为行业探路——“在满足传统工艺的同时,为丘陵、坡地环境的山区白酒行业,探索解决污染治理的方法。”他说,这会付出一些成本,但为保护环境,花再多的代价都值得。“发展绝不能以浪费资源、牺牲环境为代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