仁怀39个红粱收购站全面开秤收购,凤冈6万余亩订单红粱进入采收期;经农业专家现场测产,仁怀市鲁班街道一地块亩产红粱580余公斤,汇川区松林镇一地块亩产红粱近570公斤……时下,正是秋收农忙时节,遵义市各地纷纷传来红粱丰产丰收捷报。
红粱,即红高粱,因寓意红红火火,遵义市群众喜称为红粱。
近年来,市委、市政府高度重视红粱产业发展,将其作为特色优势产业进行培育,出台一系列支持红粱产业发展的利好政策,按照“统一供种、统一基地、统一标准、统一品牌、统一认证、统一收购、统一储藏、统一销售、统一监管”的“九统一”模式,推动红粱产业扩面增产、提质增效。
在绥阳县枧坝镇黄鱼村红粱种植基地,伴随着收割机的轰鸣声,一排排红粱被卷起送进机器,收割、脱粒、粉碎、还田一气呵成。
“今年,我种了500余亩红粱。以前靠人工收割,前后要花1个多月的时间,现在1个星期之内就能颗粒归仓。今年产量不错,价格也不错。”黄鱼村种植大户赵令高兴地说道。
现在的农业生产已不再像过去一样主要依靠人力、畜力,黄鱼村上演的规模化种植、机械化采收场景,成为遵义市红粱产业发展涌现出的新景象。
过去说起红粱,人们往往想到的是仁怀、习水,作为红粱种植大市(县),常年种植红粱面积在20万亩至30万亩。这些年,随着红粱产业的不断发展,播州、绥阳、湄潭、凤冈、正安、务川等地也大力发展种植红粱,整个产业呈现出“遍地开花”的良好势头。
务川自治县镇南镇泰坪村2600余亩红粱陆续进入成熟期,迎来丰收季;播州区团溪镇五龙村村民王书有正抢抓当前晴好天气晾晒红粱,待晒干后进行订单销售……
数据显示,今年全市红粱种植面积达160余万亩,涉及全市200余个乡镇、20余万户农民,预计今年产量达45万吨。小小红粱,兴了产业,美了家乡,成为农民增收致富的重要经济来源之一。
过去,农民种地都是靠肩挑背扛。如今依托农机专业合作社,农民从繁重的体力劳动中解放出来,红粱生产已实现了全程机械化。
田野上空飞着植保无人机,微型农机上山整地“大显身手”,收割机成秋收“主力军”,烘干机提高烘干效率,确保颗粒归仓……从机耕、机播,到机管、机收、机储,随处可见各类农机在红粱生产中忙碌的“身影”。
机械化的加快推进,得益于高标准农田的实施。今年,遵义市以打造54万余亩高标准农田为契机,加快土地“宜机化”整治,不断加强基础设施建设,配备完善机耕、机收、飞防、施肥、灌溉、烘干等设施设备,鼓励收储企业到田间收购、统一烘干,有效降低了农业生产成本。
农机添动力,订单增底气,增收有保障。红粱价格从2015年7.2元每公斤提高至今年11.2元每公斤,大大调动了农户的种植积极性,提高了农业种植效益。
“种红粱、致富忙,订单农业有保障;农户种、企业收,群众心里乐悠悠……”红粱收储一线,群众中广为流传的一段顺口溜,已成为当下遵义市红粱产业发展的真实写照。
市农业农村局有关负责人表示,下一步,遵义市将重点从提升种子种源、加强品牌创建、强化市场监管、夯实基础设施、加大技术创新等五个方面发力,加快推进遵义红粱产业结构调整和转型升级,努力打造国内一流的遵义红粱产业示范区。
遵义日报社记者:查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