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云酒头条产业产区组
(ID:YJTT2016)
金九银十,白酒行业内传统的销售、消费旺季。
然而今年的中秋节庆的消费氛围有所降温,不温不火的状态在一定程度甚至影响了国庆,业界不乏唱衰的声音,尤其是对于之前“过热”的酱酒。
事实真的如此吗?其实不然。
随着白酒消费逐步走向商务化、社群化,所谓的淡旺季之间的界线已经逐步弱化,“淡季不淡 旺季不旺”将逐渐成为常态,酱酒的消费也是如此。早在去年秋糖过后,云酒头条(微信号:云酒头条)就曾基于长周期的分析,提出“酱酒的热度其实仍在”的观点。
经过近一年的发展,加之国庆期间酱酒企业频繁的动作,可以发现,此论点依然有理有据。
这个国庆
酱酒企业在忙什么?
10月4日,一年一度的郎酒下沙大典在郎酒庄园如期举行,6万吨酱香郎酒投产。
郎酒股份董事长汪俊林公布了郎酒的核心产、销、存数据:预计今年销售回款200亿左右;明年红运郎、青花郎、红花郎投放量不增加;今年酱酒产量4.5万吨,储量达18万吨,明年销量不超过1.8万吨;郎牌郎酒明年恢复线下渠道销售,投放总量3000吨;把“扶好商,树大商”政策落到实处……
其中,明年的销量的数据遵循“2026年存酒到达30万吨前,酱香郎酒每年的销售总量控制在上年储存总量的十分之一”,目的在于确保郎酒年份真实,质量在市场同等价位产品中成为最优之一。
就在同一天,茅台镇举行了壬寅重阳祭水大典。
据了解,这一习俗已被列为非物质文化遗产,成为了中国酱香白酒核心产区(仁怀)符号性质的酒文化活动。
目光从仁怀转向习水,习酒集团在这一天举办了2023年度生产·质量大会。
习酒集团党委书记、董事长张德芹解析了习酒面临的形势与具备的优势,深度剖析了习酒的君品文化,阐释了企业的核心价值观。他强调,习酒要坚守质量高线,践行君品文化,努力成为世界一流的、受人喜欢的大型综合企业集团。
质量是一切的根本,高质量发展是更强劲、更健康的发展。而这场生产·质量大会,再一次重申质量高线对于习酒发展的重要性。
国庆前夕,贵州珍酒举办了下沙大典暨秋季封坛季启动仪式。
会上,珍酒正式宣布投产3.5万吨,新增酿酒产能1.4万吨。至此,珍酒产能规模已位列贵州省酱酒企业前三。
此前,金东投资集团董事长、贵州珍酒酿酒有限公司董事长吴向东公布了珍酒加速推进石子铺老厂区、赵家沟生态酿酒区、白岩沟储酒基地、清溪沟酿酒基地、茅台镇双龙村酿酒基地和仁溪沟酿酒基地的未来发展规划,预计在“十五五”期间,形成酿酒10万吨、储酒40万吨的总体规模。
在珍酒举办下沙大典的前两天,也就是9月26日,中国酱香白酒核心产区(仁怀)举行了品牌主题日活动。
这一活动旨在推动产区高质量发展,加快实施仁怀市“立足资源禀赋,发挥比较优势,主攻以酱香酒为首位产业的新型工业化”战略部署。
凡此种种,可以看出,酱酒的发展依然处在一个相对较“热”的态势之中。
酱酒仍“热”
不到十天的时间,酱酒行业高密度、高强度的动作,引发了关于酱酒热度的新思考。
业内人士认为,褪去沸腾的泡沫,酱酒热度正历经返璞归真地洗练。
云酒头条(微信号:云酒头条)从多位行业专家处了解到,酱酒“一超多强、批次布局、多产区并行发展”的发展趋势已成共识。云酒·中国酒业品牌研究院高级研究员、智邦达咨询机构董事长张健曾判断,酱酒市场会形成梯次化布局状态,打造一个比较完整的酱酒产业生态。
如今,在酱酒产区、企业持续保持积极状态的引领下,一个较为完整的酱酒产业生态正在加速到来。同时,酱酒集中化程度也将进入一个新阶段。
中国食品工业协会党委书记、副会长兼秘书长马勇认为,酱酒是从全品类需求发展到高品质需求,最后集中于核心品牌需求,少数核心品牌获得高质量发展。
酱酒“国庆很忙”,同样印证了这一点。他们的动作,也印证了酱酒未来的发展方向。
从仁怀举行的品牌主题日,到茅台镇的重阳祭水大典,都反映出仁怀对产区建设的高度重视。中国酒业协会理事长宋书玉表示,没有品类的永恒规划,只有产区的永恒价值。不断完善产区品牌形象输出,有助于提升消费者对于酱酒品类、品质、品牌、品味的认知。
随着酱香白酒核心产区的打造走向成熟与完善,酱酒势必会走向一个更加有序的未来。
从珍酒、郎酒的下沙投产来看,酱酒头部企业正在强化自身的基地建设。郎酒投产6万吨、珍酒投产3.5万吨,结合两家企业在储能方面的建设,可见酱酒头部企业在进一步夯实发展之本。
“酱酒的吨位,决定未来企业的体量与地位。”在优质酱酒仍属于稀缺资源的形势下,酱酒头部企业的核心竞争力的来源之一便是产能。
值得关注的是,郎酒在下沙大典上提出了未来的销售规划,从产品投放量到出厂价的稳定不变,再到落实“扶好商 树大商”政策,都在表明郎酒在认真且有针对性地梳理、调整市场问题。
这对于目前在销售端承压的酱酒来说,无疑释放出市场正走向良性循环的信号。
此外,近几年都没有断过层的各式酱酒品鉴会,也在持续地进行着酱酒消费培育,打造出了极具消费粘性的酱酒消费群体。
综合而言,站在酱酒全链条的视野来看,其原料、生产、产区、消费等各个环节,都在持续地进行强化建设,仅渠道这个单一环节在着重调整降温,而这也是发展的必然,因为在过去的两年里,渠道实际上是“过热”的。
也就是说,酱酒并非“热度不再”,而是走向一种更均衡、更合理的热度。
又逢弯道,谁将超车?
尽管趋势明朗、前景可期,但酱酒所遭遇的压力也非常大。
相关数据显示,2021年白酒产业规模以上企业的产量约为716万千升,同比下降0.6%;销售收入6033.48亿元,同比增长18.60%;利润1701.94亿元,同比增长32.95%。
对此,宋书玉曾表示,“中国酒业已经进入新一轮产业调整阶段,产业结构、市场和消费结构面临变革与调整。”诸多行业资深人士也表达了类似的看法,提出传统产业的现象级增长已成为过去,白酒行业正处于一个新的弯道。对产区、香型、品牌,都是一个关键阶段。
直道固然通畅,但想要赶超却并非易事。
弯道充满着各种变化的因素,极具风险与挑战,同时也是超越对手、超越自我的机遇,是白酒行业进程中的一个特殊阶段。
回顾白酒行业的发展,如今增长强势的茅台、汾酒,其实都是在2012年-2015年间深度调整之后走向爆发的。
业内人士表示,在弯道的调整,更容易成功。
如今的弯道,与以往不同,现象级增长已成为过去,“稳中求进”成为持续发展的逻辑。谁能够在此阶段实现更稳定的发展与增长,谁就能实现超车。
经过两年持续升温的酱酒,对这一点的体会自是更深。
因此,自进入2022年以来,酱酒企业便在市场层面进行了大量的调整工作,比如合理调整经销商任务、大范围停货、稳定价格,以及落地了诸多市场动销活动等。
在生产层面,酱酒头部企业也在稳产扩能。据了解,2022年下沙季,酱香白酒行业排名前10位的企业今年投产量比上一年度同比增加19.1%,除郎酒、珍酒外,茅台、习酒、国台、安酒等计划下沙量均稳步提高。
如今,酱酒企业大多都有各自的调整策略,谁能实现弯道超车?
11月5日-9日,2022年“酱酒之心”主题展将在成都世外桃源酒店举行。届时,仍“热”的酱酒或许会给出一个确切性的方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