仁怀酒协把好原料关的未雨绸缪之举
“现在各路资本涌入酱酒行业,但无论投资多少,生产原料能不能支撑产能这是首要的,这个抓不好,其他都形同虚设。”
6月17日,在贵州省黔西南州安龙县国台农业红粱基地,遵义市(仁怀市)酒业协会执行副会长兼秘书长吕玉华对随队考察的酒业家说,未来酱酒将朝着高质量方向发展,仁怀酒协必须狠抓红缨子高粱这个“第一生产车间”。
按照遵义市的规划,到2025年酱酒产量将达到60万千升。这对酿制酱酒的核心原料高粱的供应量提出了巨大的需求。按照一亩地产500斤红缨子高粱,一斤坤沙酱酒用2.5斤红缨子高粱计算,需要种植600万亩红缨子高粱才能支撑如此大体量的产能。而目前贵州省红缨子高粱种植面积总共300万亩,其中遵义市的种植面积为133.2万亩。就算按遵义市的规划,到2025年种植面积达200万亩,总量上仍有超200万亩的红缨子高粱供应缺口。
因此,在贵州省内寻找与仁怀的海拔、气候、土壤等自然条件接近的地块种植红缨子高粱,就成为仁怀酒协把好原料关的未雨绸缪之举。
这次到黔西南州安龙县国台农业红粱基地,是由吕玉华带领红缨子高粱专家委员会的专家们,从仁怀出发,行程近500公里的一次集体考察。
当天,尽管户外体感温度逼近36度,热浪滚滚,酷暑难耐,年近七旬的吕玉华毅然奔走在田间地头,步履不停,时而查看高粱长势,时而了解基地建设情况,不放过每一个影响高粱产能和品质的因素。
▲遵义市(仁怀市)酒业协会执行副会长兼秘书长吕玉华(前左)与贵州国台农业科技发展有限公司总经理李斌(前右)实地考察国台农业红缨子高粱基地。
在传统认知里,海拔800米以下是优质红缨子高粱的核心产区,而平均海拔1000米的黔西南似乎在自然条件上并不具备优势。但在当天实地考察后,多位行业专家指出,北纬24°38′~26°11,地处亚热带季风湿润气候区和低纬度中海拔区的黔西南州,年平均气温16度,这些自然条件弥补了海拔上的缺陷。
“黔西南州地处低纬度中海拔区,满足了光照和温度条件,有色砂质壤很适合红缨子高粱的生长,长势不比仁怀差。”仁怀市红缨子高粱协会会长涂佑能说,自然条件叠加运作成熟的“公司+合作社+农户”的产业化模式,让黔西南州具备成为仁怀后红缨子高粱核心产区的潜质。
据酒业家了解,“十四五”期间,贵州省黔西南州将着力打造100万亩红缨子高粱生产基地,每年可为酒企提供25万吨优质高粱。其中,国台农业在黔西南州安龙县种植红粱6万亩,年产酿酒用红粱1.5万吨,“十四五”末规划的有效种植面积为18万亩,产出红粱将达24100吨,不仅供国台酒业用粱,也可供其他酒企。
对于优质红粱基地的选择标准,吕玉华表示,有基地、有仓储、有机械设备的“三有”标准将是仁怀酒协为仁怀酱酒军团选择红高粱基地的门槛,规范化、规模化、标准化、可溯源则是加分项。
在酱酒核心产区的仁怀,红缨子高粱供不应求已成为不争的事实,基于这一原因,近两年仁怀高粱收购价格在逐步提高。为调动农民种植的积极性、促进乡村振兴,以国台农业为首的企业也正酝酿提高高粱收购价。
酒业家了解到,国台农业在安龙采取订单农业模式,在仁怀红缨子高粱供不应求的背景下,为保护种植户利益,提高种植户种植积极性,国台农业已在寻找酒业运营成本和粱农利益的平衡点,准备提高黔西南州的红高粱收购价。
由此看来,下半年,贵州红缨子高粱的收购价上涨已成大概率事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