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新闻资讯 > 政府新闻

“绿色引擎”增添致富新动能——遵义市坝区产业发展综述

来源:遵义市政府门户网站 2020-01-08

  2019年,我市228个坝区(其中,“样板坝区”15个、“达标坝区”72个、“一般坝区”141个)总产值达46.33亿元,平均亩产达7900元;坝区带动农民就业人数43.83万人,坝区农民人均可支配收入达14300元。这份来之不易的成绩单,凝聚了我市干部群众的智慧和心血,见证了我市纵深推进农村产业革命的生动实践。

  首创“坝长制”,高位推动坝区发展

  思路决定出路。为让坝区发展按下“快捷键”,跑出“加速度”,不断推动坝区农业产业结构调整走深走实,市委、市政府高度重视顶层设计,不仅建立了市四家班子主要领导和市委常委联系县(市、区)500亩以上坝区的工作机制,还在228个坝区实行“一坝一长”。坝长由各县(市、区)党委书记、县(市、区)长、党委副书记和分管副县长等县级领导分别担任。同时,各地还组建了县(市、区)、镇(乡)、村三级坝区工作专班,让坝区工作推进无死角,构建起了横到边、纵到底的坝区领导体系。

  自“坝长制”实行以来,各地交流经验、比学赶超,结合自身实际,创新组织领导方式,推进坝区产业结构调整,涌现出像凤冈县琊川镇朝阳坝区“一长七队三员”组织体系、汇川区泗渡镇坝区联合党委等基层组织体系。

  夯实基础,提升坝区生产能力

  2019年,我市聚焦样板坝区和达标坝区创建,坚持“适度规模”原则,按照“纳零为整”布局和“长短结合、长在山上、短在耕地”的工作要求,向坝区提供资金、技术、人力保障,推动产业从分散布局向集中连片转变、从粗放量小向集约规模转变、从传统低效作物向高效经济作物转变,不断推进坝区规模化和标准化。

  在完善基础设施配套上,立足坝区产业规模化标准化,整合涉农项目资金,把重点项目放在坝区上、把重大工程放在坝区上、把重大政策红利放在坝区上,不断夯实坝区产业发展基础。

  在提高土地流转率上,紧紧抓住坝区土地流转这个“牛鼻子”,广泛组织动员群众参与坝区发展,建立长效机制,加快土地流转,促进土地集中连片整合。

  在农技队伍建设上,市、县两级组建农业技术服务团队151个,开展农业适用技术推广和运用,实现了228个坝区全覆盖。

  在发展优势产业上,紧紧围绕市场需要,因地制宜,精心编制228个坝区产业结构调整实施方案,开展精准化的坝区产业结构调整,形成了辣椒、茶、竹、生态畜禽、中药材、酒用高梁、食用菌、蔬菜等八大产业优势,单品规模不断提高。

  得益于此,全市坝区综合生产能力大大提升。截至目前,全市坝区流转土地28万亩,建设坝区机耕道4000多公里、设施大棚面积800万平方米,样板坝区有效灌溉率均达90%以上;累计培训基层农技人员1.8万人次,培训农民40万人次;种植辣椒213万亩、中药材170万亩、酒用高粱106万亩、蔬菜275万亩、食用菌2.5亿棒、优质稻135万亩。

  实施“321工程”,推出优良种养模式

  为把最优种植养殖模式用在耕地产出条件好的坝区上,全市上下结合坝区资源禀赋,因地制宜,突出效益导向,精心谋划,大力向各地推广实施农业“321工程”优良组合模式,涵盖了设施高效栽培模式、露地高效栽培模式、绿色生态高效种养模式、绿色生态循环农业模式、绿色生态林下经济模式等5类32种优良组合模式。同时,各坝区通过增加复种指数,实现了“一地多用、一棚多季、一年多收”的立体生产格局,如红花岗区莲池坝区“菜+菇”高效种植模式、播州区池坪坝区“稻蛙复合种养”绿色生态模式等。

  据统计,通过实施农业“321工程”优良组合模式,全市坝区亩均产值达7900元。

  强化利益联结,培育经营主体

  我市始终把农民利益放在首位,不断在完善农户与各新型经营主体之间的利益联结机制上做文章,探索出“龙头企业+农户”“合作社+农户”等多种利益联结机制,充分调动农民的积极性、主动性、创造性,让农民更多参与并分享乡村产业振兴的收益。

  同时,为突出经营主体上连市场下连基地的作用,我市抢抓沪遵东西部扶贫协作、渝遵合作和粤港澳大湾区发展新机遇,围绕各类招商引资政策,深入研究大型龙头企业与我市农业产业的契合点,开展有针对性的招商引资工作。

  此外,我市下大力气整顿农民专业合作社,着力规范、扶持、提升一批发展质量高、带动能力强、经营管理活的合作社。同时出台了《关于支持专业合作社示范社创建奖补资金管理办法》《农村集体股份经济合作社指导意见》,市财政预算1000万元财政资金支持合作社调整农业产业结构,农民专业合作社和种养大户内生动力不断释放。

  截至目前,全市坝区龙头企业数超过260余家;500亩以上坝区中承接能力强的、运转效果好的农民专业合作社和种植大户达773家。坝区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达到14300元,同比2018年全市农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增长15%,有效助推农民群众增收致富。

  强化产销对接,凸显坝区产品优势

  2019年,我市积极建设500亩以上坝区大数据平台,让坝区产品与市场无缝对接,实现了“产品围着市场转”“市场围着产品来”。

  如在推动遵义蔬菜内销渠道方面,大力开展农校、农医、农超对接,构建起区级统筹调度平台、产销对接平台、冷链物流运输平台和安全监测中心、数据分析中心的“三平台两中心”工作体系,让坝区农产品直供校园、机关、社区、企业等。据统计,2019年我市本地农产品自采率超过65%。

  在拓宽遵义蔬菜外销渠道方面,主动对接贵阳、重庆、成都等周边市场,抢抓东西部扶贫协作、粤港澳大湾区发展新机遇,基本实现了样板坝区订单生产。

  截至目前,我市辣椒、蔬菜等销往上海、广东、重庆等大中城市,出口到俄罗斯、德国、泰国等10多个国家。

  228个坝区宛如一个个“绿色引擎”,正为我市振兴农村经济、打赢脱贫攻坚战增添新动能。

首页
电话
微信
联系我们
X

截屏,微信识别二维码

微信号:gzsrhsjyxh

(点击微信号复制,关注公众号)

  打开微信

微信号已复制,请打开微信添加咨询详情!